• 新闻网
  • 旧版入口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落实党代会精神】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访谈(九)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1 阅读量:


编者按: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奋斗愿景、发展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部会同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在校园网开设“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访谈”栏目,阐述二级学院“十四五”期间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的系统谋划、具体举措与实施方案。今天刊发对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曹德勇、院长杭波的访谈。

记者:曹书记您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唐峻所作的报告从10个方面回顾了学校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真实,催人奋进。请您简要介绍计算机工程学院在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突出成绩。

曹德勇: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综合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校生规模近1400人。师资队伍方面,现有教授6人(12.5%),博士21人(43.75%),副教授23人(47.9%)。专业建设方面获批省级一流专业等5项省级建设项目,获批教育部系统能力培养试点单位,省级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科建设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支撑学科),成功申报电子信息专硕点,获批省级科技团队、省农业大数据国际合作基地、省引智基地、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襄阳市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平台。获批国家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7项,发明专利25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3000余万元。

记者:杭院长您好,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请问学院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方面有什么新的想法和举措?

杭波:在新工科背景下,学院将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机遇,适应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国家一流专业为建设目标,软件工程专业要以省级一流专业为建设目标,以新工科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对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重视“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实践“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专业间的交叉融合。

二是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建立听课评课议课、课程建设报告、课程评价报告等系列制度。以教学团队、课程组为基本单位开展课程建设,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的体现教师教学工作投入和教育教学质量,各种评价应用于绩效工资分配,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改进,课程建设持续推进的目标。

三是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开发实践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立8~1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实习和科学研究基地。借助“学业导师制”,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企业,走进岗位,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大力组织开展学科竞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

四是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优化专业方向,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建设,夯实“产教融合”,全面落实“新工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五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和相关产业工作背景、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凝练科研方向,培养高水平学科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指导学生考研考证、发论文、报专利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记者:请问学院将如何建好电子信息专硕点?如何更好发挥在学校交通特色创建中的支撑作用?

杭波:提升建设水平,拓展专业领域。学院依据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领域设置及省内电子信息设点分布情况,结合区域行业需求及我校电子信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基础,不断提升建设水平。未来几年,将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硕士领域从现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学位类别领域,拓展为含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在内的学位类别领域。

制定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能力。学院将根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应的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选派骨干教师分赴省内外具有电子信息硕士授权点的院校,向专家咨询并指导符合区域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院将继续提供经费分期分批对硕士生导师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提高导师培养和指导硕士生能力。

加强学科融合,提升支撑能力。依托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学科群,从交通实际问题入手进行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跨学科团队联合招生指导的协同培养机制,形成不同专业背景互补、交通特色鲜明的导师团队;将传统交通学科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紧密融合,形成新型工科体系,促进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技术的健康发展,并引导数据驱动在交通特色应用领域的交叉融合。

记者: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开放发展能力”、“拓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计算机工程学院作为我校唯一同时具有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外国专家“引智基地”的学院,下一步将如何有效利用好这两个平台,真正实现国内外,校内外资源的充分融通、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做出贡献?

杭波:建立国际交流网络,推动多元化国际合作。学院先后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的多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围绕学院的特色优势学科,紧跟学术前沿,以访学研修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二是积极申请“世界知名科学家来鄂讲学项目”,增进国际学术交流机会。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际知名大学的专家来校讲学,积极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不断加强与国外高校、教育机构之间的友好往来,为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平台。

三是鼓励老师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项目研究合作。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基地建设,依托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申报湖北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加强“引智”工作,建立以“不求所有,为我所用”为核心理念的海外高端人才引进与交流机制。

记者: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请问学院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杭波:一是瞄准市场需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力度。对学院老师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成果当前法律状态进行疏理,分别向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老师介绍宣讲科技成果的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提成等多种转化方式,鼓励老师参加11月中旬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襄阳市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专利转化供需对接会。

二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比如,2020年,学院与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襄阳市系统节能与智慧能源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同时共建“湖北省系统节能与智慧能源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以系统节能与智慧能源产业发展重大瓶颈、关键共性问题研究为核心,大力推进企业与高校的贯通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市场占有率优势和产业平台优势等,打造了校企联合创新的技术创新链。发挥科研人员作用,通过派驻的企业科技副总深入企业共同研发等合作模式,将学校具体专利技术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使授权的专利技术得到直接或间接应用,促进知识产权的有效转化。借助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持续全方位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搭建桥梁,全力推进学校产学研合作工作。

三是完善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研发热情。在绩效分配政策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点工作计分,体现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转化绩效。

四是提升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质量,积极满足转化应用需求。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以应用为导向类项目要立足产业需求,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的机制。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人才、资金等条件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要支撑保障。

记者: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教授博士178人,培育国家级、省级人才15人,资助教师赴境内外研修访学240余人次,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请问贵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

曹德勇:一是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创造条件,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省级人才工程人选。在学校“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的支持下,通过海内外访学研修、企业基层实践锻炼等进修培训方式,着力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应用能力,支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落实“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5-7人,“青年教师博士计划”1-2人。

二是加强教学和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市重大社会需求、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发展需求,再建设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1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1-2名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加强现有校级学科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团队认同感和凝聚力,加强任务压担子,完善绩效考核和奖惩力度,激发团队在科技创新、合作攻关、成果产出、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聚集作用。

三是“用心”留住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坚持“精心、尽心、细心、热心”;让人才感受到学院的“诚心”,让他们在学校工作“安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记者:请问学院如何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曹德勇:办好学院,根本在人,关键在党。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是着力在信仰、信念、信心的内化、深化、固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生态。二是着力提高学院领导班子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破解难题、执行落实的能力,强化履职尽责能力建设,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风廉政建设常抓常严,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五是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管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大力发掘、培育、宣传优秀大学生典型。


审核:尹力、李恒威、任强、秦鑫、于博

责编:卜润慧 余芳 秦军荣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