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湖文读书会之国学经典名师】李骜:深研礼乐文明 传承国学经典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09 阅读量:


编者按:2024年5月以来,学校启动“国学经典学习——湖文读书会”,多位教师作主题经典导读分享,全校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与研讨交流,反响热烈。即日起,校园网推出“湖文读书会之国学经典名师”专栏,刊发“国学经典名师”的学习感悟和学习研究经历,深化师生对国学经典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师生传承弘扬国学经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国学经典浸润师生心灵,引领成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根铸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本期介绍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李骜教授的事迹。


李骜,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乐府学会理事、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文学、乐府歌诗和宋玉辞赋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宋鼓吹歌曲研究”,结项获评“优秀”等级;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乐府诗集》整理与补编”子课题。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聚焦乐府歌诗 深研礼乐文明

李骜的学术研究聚焦乐府歌诗领域,其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围绕这一方向进行写作。乐府,是战国晚期秦楚等国建立的乐署,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立乐府而采歌谣”,让乐府兼管郊祭乐,并“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这种“采歌谣”“采诗夜诵”的活动,一方面使得大量民间歌谣获得了进入乐府的途径,另一方面也让官方乐工拥有了用以创制改编乐歌的民谣素材,提高了古代歌诗的艺术水准。他从硕士研究生阶段至今,二十余年持续深耕乐府歌诗研究,基于硕士学位论文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宋鼓吹歌曲研究”顺利结项,还参与了中国王维研究会吴相洲教授主持的《乐府诗集》整理重大项目研究工作。

他的乐府研究始终以礼乐文明为框架。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乐府歌诗的研究重点,在于考察其在礼仪场合的具体应用 —— 包括如何演唱、伴舞、伴奏,这是对古代歌诗原生态的发生学研究。

考证宋玉辞赋  弘扬荆楚文化

自2012年博士毕业后,李骜进入湖北文理学院,在中国屈原学会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主任刘刚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对宋玉辞赋的研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在汉代,楚国辞赋被统称为“赋”。《汉书·艺文志》提及:“屈原赋二十五篇,唐勒赋四篇,宋玉赋十六篇。” 如今,楚国辞赋的大部分作品都得以保存在汉代编纂的《楚辞》之中。《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代表着先秦中国诗歌的最高水平,塑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诗传统。后人常用《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 “风骚”,以彰显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屈原辞和宋玉赋是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宋玉本是襄阳宜城人,多年来,李骜与刘刚携手共进,四处调研宋玉遗迹与传说,合著出版了《宋玉研究资料汇编》《宋玉赋地理、宋玉遗迹传说田野调查与研究》等专著。先后组织召开了2014年第二届、2021年第四届和2024年第五届宋玉及其辞赋学术研讨会,并主编出版了相关会议论文集,为宋玉辞赋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重视出土文献 传承国学经典

李骜对出土文献与文学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一个多世纪前,甲骨文、汉晋木简和敦煌文献的出土,曾在世界学术界引起轰动。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更多批次的简牍文献陆续被发现。其中,尤以战国楚国简牍出土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出土文献研究逐渐从冷门绝学发展成为热门显学。

李骜利用西汉晚期宗庙编磬铭文“《安世》右高寝”和汉角钟铭文“孝武西园《安世》”,考证《安世》乃《安世乐》之略称,高寝是汉太祖刘邦之寝殿,孝武西园是汉世宗刘彻的寝园,汉太祖和世宗的寝祭皆用《安世乐》。《安世房中歌》是西汉时祖宗寝祭乐歌的汇编。西汉庙祭和寝祭各有乐歌传世,前者即《汉书·艺文志》所载“《宗庙歌诗》五篇”,后者即《汉书·礼乐志》所载“《安世房中歌》十七章”。以上考证结论,纠正了汉末王粲以来将《安世乐》《安世房中歌》视为庙祭乐歌的传统观点,复原了传世文献缺载的西汉祖宗寝祭乐歌制度,揭示了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根本性祭祀制度设计和礼乐实践。相关论文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进入高校工作10余年来,李骜先后为文传学院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学作品选读》,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史》《校勘学研究》,开设全校公选课《人文阅读与应用写作》,选修课《宋玉辞赋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等课程。除了在文学史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外,还专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教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相关国学经典。此外,他还积极参与“践行经典——湖文读书会”课程建设等相关工作。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