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毕业生风采】姜劲邑:不断将小我融入大我 坚持用奋斗书写芳华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03 阅读量:


姜劲邑,男,中共党员,1997年9月生,湖北襄阳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1511班学生,曾任襄阳市第三届学联主席、第15届校学生会主席、第八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队长,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2017年获评襄阳市马拉松比赛优秀志愿者,2017年参加湖北省“荆楚英才”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所在团支部荣获湖北省百生讲坛活力团支部三等奖,2018年发表省级科创论文一篇。

从运动中感悟担当 充分发挥“小我”光和热

他热爱运动,特别是足球,赛场上全身心投入其中!用他自己的话,“大学四年,唯一坚持不懈的运动就是足球,也十分享受在足球场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并用心聆听每滴汗水落地的声音!”在足球运动中让他感悟到了“担当、沉着、协作”的足球精神。

学生工作中的他也正如足球赛场上的他一样拼搏、坚毅和团结,担任学生干部三年来,这种“足球精神”给予他强大的力量。每年迎新期间,连续坚持在迎新一线,晚上睡觉就“拼桌成床”!夜深人静,他甘当卧龙广场“守夜人”,为夜晚报到的新生安排住宿,解惑答疑,用优质服务点亮新生夜间报到的“一盏明灯!”

在起草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和学校学代会工作报告、襄阳市学联工作报告期间,他是身边人眼中的“拼命三郎”。“查阅资料、增增补补,累了就靠着桌子睡着了,第二天我们醒来,他又在工作了。”现任校学生会副主席邓作林笑着回忆,自己那段时间还充当姜劲邑的“外卖配送员”。

“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但这是我所热爱的工作,我想把它做得更好。”为提高工作效率,他带领学生干部向兄弟高校取经,进一步推动了组织架构改革;初心不忘,他举办一系列大型活动,喊响了“有困难找校会”的服务口号……他积极搭建师生沟通的有效平台,用辛勤和汗水赢得了师生的广泛称赞。

永葆“大我”情怀  奉献雪域高原

“可以实现的梦想要称之为理想。”姜劲邑笑着说,入学以后自己只有两个梦想,一是成为助理班主任,二是赴藏支教。“如今,我也成了既有梦想又有理想的人了!”

2019年3月19日,对姜劲邑来说这是人生中深刻而又难忘的一天,“一波三折”之后,在这一天公布的湖北文理学院第八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名单里,终于出现了“队长 姜劲邑”的字样,这意味着他将远赴4000余公里之外的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在琼结中学开展为期4个月的支教活动。

第六批“格桑花”支教团队报名时,他因学生工作放弃竞选;第七批报名时,他又因考研错过了机会;就在第八批报名之前,姜劲邑再一次陷入“挣扎”:毕业典礼一生只有一次,赴藏支教或许还有机会,如果这次竞选成功,将意味着他将缺席自己的毕业典礼。

“和室友的毕业照、和同学的毕业照、毕业典礼、‘散伙饭’……也不知道毕业之后要多久才能再遇到了。”挣扎过后,姜劲邑最终还是递上了申请,因为这是他的梦想。

“小伙子,去了西藏以后要好好搞!”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李乐成在学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后与姜劲邑亲切握手,勉励“格桑花”支教团队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这一次握手和这一句勉励,让姜劲邑的信心更加坚定。

李乐成(右)与姜劲邑亲切握手

“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的选择。”姜劲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得知孩子的选择后仅说了一句“把身体照顾好”,母亲是公务员在“思想教育”一番之后告诉姜劲邑:“去闯吧孩子,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早已成为他的人生信仰。目前,他正在琼结支教,把爱心和青春奉献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永不言弃

“学无止境,只有时时学时新学才能进步。”繁忙的学生工作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动摇姜劲邑“学习第一”的想法,大学四年他从未把本业落下。大四这一年,姜劲邑决定挑战自我:跨专业报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今年研究生考试国家线公布以后,姜劲邑因英语一分之差与报考学校失之交臂,这更加坚定了他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决心。“还要再战,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给自己更多的可能!”姜劲邑说,进藏之后除了完成支教工作,他也要刻苦学习,给藏族的孩子们树立榜样。

“我很佩服姜学长,他的毅力他的决心,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满满的正能量。”美术学院学生罗雨清说,从姜劲邑身上总可以看到很多亮点。

从干事到干成事,他致敬芳华,用奋斗书写青春的“力度”;跨越4000余公里,他步履坚定,用爱心诠释青春的“温度”;学习至上,他挑战自我,用毅力丈量青春的“高度”。

“敢于奋斗、学会取舍、勇于挑战,学长常说青年人就要有青年人的样子,我想他青春的模样大概就是这样的,很认真也很优秀。”文传学院学生钟凯龙说。

通讯员:袁 园 钟凯龙   审稿人:曾淮宁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