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
  • 旧版入口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办学成果巡礼】发扬“三尽”精神,奋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16 阅读量:


 编者按: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砥砺奋进、担当作为,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校园网现开设“办学成果巡礼”专栏,展示成绩,总结经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昂扬姿态迎接第二届党代会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科学研究篇”。


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强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发动广大师生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奋勇攀登科学高峰,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推进服务地方发展。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广大师生团结一心,科学谋划,紧密协作,以“三尽”精神为引领,不懈努力,奋发图强,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创造出一系列高质量成果,实现了诸多新的突破,为学校“十四五”更高质量的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1、高档次平台稳步增长

学校通过系统谋划平台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科研平台的人才汇聚力和学科交叉度,建成3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科研仪器设备2万6千余台件,资产总额超过3.5亿元。其中,单价40万元以上贵重仪器设备66台套,近5千万元,为催生更多标志性高质量成果,形成更突出优势特色、更大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力奠定优良条件。

2、高水平团队特色发展

学校以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为抓手,着力深化学科交叉创新和校地校企合作,不断强化团队协同协作,打造出10个湖北省高校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培育11个“校内外资源融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特色团队,促进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能力快速提升。

3、重要科研指标快速增长

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抓住高级别项目、高质量成果、科研经费等重要科研指标,强化系统部署、精心培育指导、全力推进落实,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

  • 获批国家基金项目62项,年均增速达107%,较上次党代会环比增长66%;

  • 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241项,年均增速达108%,较上次党代会环比增长83%;

  • 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9项,年均增速达120%,较上次党代会环比增长34%;

  • 到账科研经费超过4亿元,年均增长近1.5倍,较上次党代会环比增长近1倍;

  • 发表高质量论文643篇,年均增速达126%,较上次党代会环比增长近1.5倍;

  • 出版高水平专著197部,较上次党代会环比增长超过2倍;授权专利663件,其中发明专利186件,年均增长近1.5倍,较上次党代会环比增长超过2倍。

4、创新生态日益优化

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不断深化“放改服”改革,持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突出高质量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先后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科研仪器对外开放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22项管理制度,编印《科研管理制度速查手册》,加强政策宣讲解读,不断推进产学研管理体制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落细落小,受到师生普遍欢迎,有效激发成果转化活力。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制度,被省教育厅作为创新案例在全省宣传推广。

学校“放管服”改革被教育厅作为创新案例在全省宣传推广

二、服务襄阳全面提升

1、顶层设计全面部署

学校坚持“立足襄阳,扎根襄阳,融入襄阳,服务襄阳”理念,作出全面服务襄阳战略决定,做好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建立“校领导驻点联系、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协同推进”的服务新机制,把全面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固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开创了“点面结合、特色突出、校地联动、精准服务”的全面服务襄阳新格局。

2、共建平台长效机制

学校不断固化、深化服务成效,挖掘、拓展服务深度,积极对接政府部门和骨干企业联合共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旅游发展研究院”“汉江文化研究中心”等10个科研服务平台,有效汇聚多方优势资源,聚焦特色领域开展长期、深入研究,为不断深化和提升服务成效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不断革新平台体制机制,围绕襄阳历史文化挖掘创新,组建“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专家引领,深化校地互动,打造挖掘传承和创新利用新生态,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珍品、文化精品、文化产品,形成独具魅力、弥久常新的文化品牌,推动襄阳历史文化“鲜活起来”“明亮起来”“唱响起来”“舞动起来”,促进襄阳文旅融合产业蓬勃发展,助力襄阳文化软实力持续快速提升。

3、聚焦需求务实行动

(1)双百行动计划

学校出台《服务襄阳乡村振兴战略“双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订《“双百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吹响科技创新服务襄阳高质量发展号角。2018年以来,学校设立150多个“双百行动计划”项目,组织100名博士、教授组建团队,对接100个企业、乡村和社区,紧密围绕襄阳发展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科技服务,以小切口谋求大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创新出“蹲点式”“订单式”“推介式”等服务新模式,创造出362项服务成果。

2018年3月起学校启动全面服务襄阳“双百行动计划”

(2)其他专项行动

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切的大事、要事、急事,针对性实施212个襄阳经济社会调查“111行动计划”“智库决策咨询”“自贸区建设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助力襄阳经济”“村庄建设指引规划”等专项项目。

三、双赢成效充分彰显

学校通过不断加强合作对接,打造合作平台,抓实合作项目,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成效,有力推动服务合作向纵深发展,形成服务地方显著效益和广泛影响,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和综合性大学创建提供强有力支撑。

全校师生不畏酷暑严寒,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用智慧和坚毅浇筑出一项项科研成果,打造出一支支创新团队,服务好一个个企业乡村,得到《农民日报》《湖北日报》光明网、央视科技频道等诸多媒体争先报道,社会各界对学校在奋力书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广泛赞誉。

1、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1)编制村庄建设指引规划

为助力襄阳美丽乡村建设,学校积极组织师生承担起村庄建设指引规划的编制任务。资环学院10支师生团队、美术学院6支师生团队、土建学院12支师生团队完成宜城市和襄州区74个村庄建设指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全部通过评审,得到专家组高度好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团队将编制工作有机整合进实践教学环节中,把编制任务科学移植到教学内容里,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服务地方生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设计制定旅游发展规划

围绕学校定点扶贫村――保康县歇马镇合作村的乡村振兴,资环学院朱运海、崔俊涛博士团队深入研究发展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保康云锦杜鹃生态旅游区总体发展规划》并顺利实施。

2、联合攻关突破瓶颈

(1)联合研发专利技术

学校鼓励科技创新团队走入生产、研发一线,积极吸纳行业、企业专家打造联合攻关团队,联合研发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显著市场效益的专利技术,建立起“课题谋划->技术攻关->成果研发->转化应用”的一体化路径。有代表性的工作有:

交通学院吴华伟博士团队,服务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商用车及部件安全监控和高效生产,研制出“商用车辅助驾驶网联预警关键技术”“中重商用车模块化多功能智能仪表平台”“盘式转向节绿色锻造技术”等10余项专利技术,为企业创造近6亿元产值。团队研发成果获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2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奖励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1项。

机械学院王中任教授团队服务中化六建公司,研发20余项机器视觉智能焊接专利技术,研制出管道全方位智能焊接机器人,一年为企业节省焊工成本300多万元,创造产值500多万元。

机械学院李波博士团队,服务美利信、泰和电气等企业,研制了数控机床多功能夹具、双向联动摇摆机、车床装卸料装置、五轴多功能机械手等多款产品,为企业创造产值2000余万元、利润近300万元。

食品化学学院汤尚文、豁银强教授团队,服务襄阳孔明菜、襄阳农博源、卧龙山药、湖北葛百岁等公司,开发出山药酒、凝胶豆腐、速溶葛粉、鲜湿面等系列产品,指导企业建成示范性生产线,帮助企业新增产值2000余万元。

食品化学学院郭壮博士团队服务古襄阳、石花等白酒企业和孔明菜等食品企业,发现并以“襄阳”“诸葛氏”命名了“襄阳耐盐担子酵母”“诸葛氏弧菌”“鲊广椒”3个新菌种,获得“原核生物系统分类学国际委员会”(ICSP)的认定。近年来,团队分离、鉴定和保藏了超过5000株乳酸菌,建立了华中地区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食品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有力推动我省传统发酵食品的工艺革新和品质提升。

(2)共同编制地方标准

近年来,我校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将研发重点从技术研发拓展到标准制定,致力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内涵发展,研制出一批规范性强、严谨性好、完整度高、适用面广的行业标准。代表性的有:交通学院廖育武教授团队参与编制完成两项软启动国家标准,对规范国内软启动行业市场行为、提高技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提高我国自主研发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资环学院朱运海博士、龙雨萍副教授研制的《襄阳古城景区讲解导则》和崔俊涛博士研制的《襄阳市景区(点)英文翻译规范》两项旅游地方标准是我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重要工作内容,开创了我市自主制定旅游地方标准的先河。土建学院高级工程师单晓东团队与湖北易木同层排水科技公司合作,研制出集节能环保管材、绿色建筑技术于一体的“建筑箱式同层排水”湖北省地方标准。此项标准广泛用于我省城市棚户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

3、成果转化效益明显

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师生服务682家企事业单位,承担完成1367个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近3亿元,实现专利转让和许可86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明显,有力助推襄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智库成果采纳应用

学校紧密围绕襄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要问题,以经济社会调查“111行动计划”专项课题等为抓手,组建智库团队开展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编印《智库要报》等智库成果60余篇,有40多项成果得到省市领导肯定性签批和采纳应用,课题组受邀参与编制政策文件,推动成果实施取得实效,资政建言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更加增强了全校上下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了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的步伐。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将大力弘扬科技自立自强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发展,不断创新思路,奋勇担当作为,创造出更加丰硕成果,奋力推进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绘就“圆梦创大、逐梦博点”的宏伟蓝图!


(供稿:科学技术处)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