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
  • 旧版入口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我校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12 阅读量:


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办好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了殷切期望,提出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回答好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大课题。学校第一时间组织学习,校长、学报主编丁世学教授带领学报编委会成员和编辑技术人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并开展了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进一步办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开拓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办好《湖北文理学院学报》的信心和动力。


校长、学报主编 丁世学教授: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编委会成员和编辑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期刊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力逐年攀升,办刊质量大幅度提高,但与高品质学术期刊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为我们进一步办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开拓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办好《湖北文理学院学报》的信心和动力。全体编委会成员和编辑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精神要义,做到学懂悟透,并贯彻到办刊实践中。学报工作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突出政治性,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学术性,展示学校高水平研究成果,杜绝学术不端现象;加强服务性,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和优秀人才成长;彰显特色性,大力培育襄阳地方文化研究特色栏目,努力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人文社科编委 滕建河教授: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作为一位在高校工作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篇幅不长,但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殷切期望和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殷重托。一是编辑人员要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好工作、发挥作用;二是高品质的学术期刊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三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共同努力,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前进方向。

人文社科编委 张樊教授:“阐释中国”是哲学社会科学杂志的办刊宗旨,也是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给所有哲学社会科学杂志指明了办刊方向,也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发展方向。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校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高校,立足襄阳发展好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襄阳地方文化来育人,做好襄阳文化传承与创新;办好学报社科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办特色栏目,成为“阐释中国”的好平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该把“阐释中国”作为终身研究方向和职业发展突破口,在“阐释中国”中体现自身使命与担当。

人文社科编委 秦军荣教授: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为新时代打造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弘扬中华文明方面,我校学报以特色专栏“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为抓手,持续推介全国乃至海外相关专家学者的精品力作,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三国文化”的时代阐释与转化发展。作为学报的人文社科编委,我们要继续做到三点:一是要从初心出发审读文稿。就是看文稿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阐释是否准确、笃实。二是要于创新角度审视文稿。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必然,也是学术活动的关键特质,只有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文稿,才有可能是高质量的文稿。三是要在精品高度审核文稿。即对文稿进行包括内容的守正与创新、语言的规范与流畅等全方位的评价。

人文社科编委 唐明生教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作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内心非常激动,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文史哲》办刊七十年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期待和要求,那就是要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是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要有的中国人的骨气。中华文明有世界历史中唯一没有中断的5000年的文化传统,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基础,是走向文化复兴的根基,也就是中国人的底气。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报编辑部主任 王华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文史哲》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所有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共同要求,我们一定要切实学懂、弄通、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一家地方高校学报,我们要在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刊理念,以襄阳地方文化研究为契入点,大力培育期刊特色,推动襄阳优秀地方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争把《襄阳历史文化研究》和《三国历史文化研究》办成精品特色栏目,为襄阳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优秀人才成长甘做人梯。

人文社科编辑室主任 陈道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术期刊“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作为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和展示平台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备受鼓舞。结合本刊,就是要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办刊宗旨和特色定位,努力提高办刊质量,提升学报影响因子;在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好本刊的学术交流纽带、展示平台功能、成果推介作用。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肩负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时代,立足本职岗位,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人文社科副编审 倪向阳做为一名文学编辑,有责任有义务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学校的发展守住《学报》这块学术交流阵地,大力弘扬古人成功的治国治家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自强不息等,培养学术人才的民族自信心,培育作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动学报向更高层次发展。

自然科学副编审 陈丹习近平同志在回信中说:“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这要求每个编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必须坚守初心、守正创新。我们必须坚持本刊的办刊宗旨,为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等科研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本刊的学术平台功能和成果交流推介作用。具体到我个人工作中,必须自觉认真地按照期刊的内在规律及服务学校发展的需要来完成编辑出版工作,尊重科学、尊重学术,对读者负责、为作者服务,为不断提升本刊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而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自然科学编辑室主任 徐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他曾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理直气壮地宣传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学报编辑当仁不让的神圣职责。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牢牢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要善于采用生动语言和典型案例,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认认真真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落到实处,不断努力成为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争创高品质的学术期刊而不懈奋斗。

人文社科编辑 刘应竹:“学刊之美,在乎学术引领。” 学术期刊存在的首要价值,就在于发掘潜在话题,引领学术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大到一个新方向、新阶段的开启,小到对某一问题的集中讨论,学术研究的推进、调整或转向,学术期刊要都能深刻洞察和准确把脉。编辑要有宽阔多元的学术视野,要能在众多的来稿中甄别良莠,并能更自觉、更敏锐、更有魄力地对学术潮流予以倡导和规范,推动学术发展。《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是一本普通的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但我们仍然可以在平凡的编辑工作中做出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事情。

学报编辑部综合办公室主任 饶超:作为高校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一名青年编辑,我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人员回信之后,备受鼓舞。在以后工作中,要继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不断提高《湖北文理学院学报》的编辑质量、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学报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供稿:学报编辑部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