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文人物 / 学者领航 /  正文

驻村干部鲁宏图:脚步丈量初心 实干浇灌振兴花

时间:2025-11-16    作者:     浏览次数:

潮水河村曾隐匿于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的群山深处,如今已焕发崭新气象——道路畅通,民宿林立,生态康养景区初具规模,村民收入稳步提升,笑容愈发灿烂。这一切变化的背后,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鲁宏图两年多来的倾情付出与执着坚守。

2023年7月,鲁宏图肩负乡村振兴使命来到潮水河村。面对22.7平方公里的广袤山地、分散的村落和陌生的环境,他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选择先“把准脉”。在他看来,“唯有摸清家底,方能对症施策”。在随后的近三个月里,他带领驻村工作队踏遍潮水河村的山川溪流、林地田野,磨坏了三双登山鞋,将溪流走向、林地分布、耕地现状以及每家每户的民情诉求一一记录在册。截至2023年10月底,他已走遍全村每个角落、访遍每一户农家,完成了从“外来干部”到“村里人”的身份转变,心中也绘就了一幅清晰的村情“全息图”和振兴路线图。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这是鲁宏图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到村后,他立即将建强村党组织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着力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思想建设方面,他组织驻村干部和党员系统学习乡村振兴政策,邀请农技专家、种植能手现场授课,并带队外出考察,通过“学习+研讨”激发党员干事热情。在组织建设上,他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推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同发力;积极拓宽选人渠道,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三名骨干力量。在作风建设方面,他定期召开座谈会,掌握思想动态,跟进工作进展,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村民”模式发展集体经济,争取100万元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真正让村民融入致富链条。在他带领下,潮水河村党支部凝聚力显著增强,于2024年获木鱼镇“先进村集体”称号。

鲁宏图深知乡村振兴必须规划先行。他积极对接学校资源,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和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牵头完善《潮水河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了让规划落地生根,他通过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向村民阐释“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的发展思路。

经过两年建设,潮水河村焕然一新:杂乱空间变为生态园林,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一带一心四区十景”的生态康养度假区初具规模。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康养度假170多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0万元。他还充分利用村里丰富的自然景观,对“洞涧瀑石树桥”进行文化提升,融入传统元素,增强旅游吸引力。如今,潮水河村已被列为木鱼镇第四景区,纳入全镇旅游发展整体布局。村民陈忠月感慨:“现在大家都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从‘要我保护’变成了‘我要保护’,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要想富,先修路”。鲁宏图初到村里时,一段2.6公里的“肠梗阻”路悬于峭壁,仅容单车通行,既影响出行,更制约发展。他下定决心打通这条致富路,以旅游规划为依据,多次奔走协调,邀请林区发改委、交通局等部门实地勘察,最终争取到1500万元专项资金。如今,9.3公里主干道已完成拓宽,实现双向通行,车辆可从海拔700米的村口直达1400米的青禾农业片区。“道路通了,‘抱着金饭碗要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村投资超千万元的青禾农业总经理刘立军欣喜地说。

路通产业兴。鲁宏图依托学校资源,带领村民培育“康养+”“住宿+”“研学+”三大新业态。借助资环学院科研团队,打造农旅康养基地;依托美术学院专业力量,整治村貌,盘活闲置房屋,建成14家度假民宿;联合学校团委、本科生院建立研学基地,打造高校研学示范点。目前,已有6篇涉农论文获襄阳市优秀科研论文奖,研学实践获《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宣传推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鲁宏图不满足于一村发展,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他的协调下,学校食化学院团队开展了6次农产品技术培训,计算机工程学院团队研发了农副产品溯源系统,通过“地理标志认证+高校品牌赋能”,提升了茶叶、蜂蜜等产品价值。17户村民积极发展种养殖业,养殖中蜂超800箱,改良茶园300多亩。蜂农邹万明的徒弟年割蜜量最高达2000余斤,切实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

为让更多村庄受益,两年多来,鲁宏图走遍神农架林区67个村庄,行程4万多公里,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校地合作奠定基础。2025年10月17日,神农架林区与湖北文理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涵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开启了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从2023到2025年,鲁宏图在潮水河村度过了700多个日夜,用坚实的脚步丈量为民初心,以实干担当浇灌振兴之花。他连续两年考核获“优秀”等次,并在2025年省派驻村干部期满考核中获评“好”(优秀)等次。如今,虽任期已满,但他播下的振兴种子已在深山扎根,绽放出充满希望的灿烂花朵。


(供稿:党委组织部)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