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网
  • English
Cinque Terre
Cinque Terre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新闻网】湖北文理学院机器视觉党支部:铸魂育人强根基 科研创新结硕果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3 阅读量:


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痛点,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其中,学院的机械工程学院机器视觉科研团队党支部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在强化理论根基、攻克技术难题、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与作用发挥树立了标杆。

党支部在黄山垭革命烈士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以理论武装筑牢立德树人思想防线

学校机器视觉科研团队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通过专题学习、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

党支部组织开展专题学习

在立德树人方面,党支部创新工作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方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开展特色党课团课,例如以企业创新实践为案例,生动阐释科技报国的时代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战略的远大志向。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价值引领。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强调国家智能制造战略需求,在OpenCV编程基础课程中结合技术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此外,党支部还特别注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创建机器视觉微专业,采用小班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模式,开设光学成像与计算成像基础等核心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

以团队协作驱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以科研见长的党支部,机器视觉科研团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科研创新动力,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党支部坚持“党建+团队”工作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一融双高”的良好局面。

党支部党员教师围绕襄阳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瓶颈,组建多个科研攻关小组,针对智能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在“强国行”专项行动中,支部积极推动党员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交流,与中化六建、湖北鸿睿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襄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截至目前,党支部教师共签署横向科研项目23项,总经费达242.9万元,突破了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其中,党支部赵潇教授团队与湖北鸿睿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多工况下的某型整车结构碰撞安全性能仿真研究”项目,为企业整车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王中任教授团队与中化六建合作的“全位置埋弧自动焊原理样机的研发”项目有效提升了企业焊接自动化水平。

王中任教授在现场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党支部依托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强国行”专项行动,党支部教师与多家企业合作完成成果转化项目5项,转化金额达134.6万元,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例如,赵潇教授的“一种复合式破碎机”专利技术转让给湖北鸿睿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技术有效提升了破碎机的工作效率与稳定性;王友教授的“平面涡卷弹簧设计方法及平面涡卷弹簧”专利技术,以30万元的金额许可给襄阳昱仝机电有限公司,助力企业实现产品技术升级。这些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教学成果方面,除了成功申报机器视觉微专业外,党支部还积极举办机器视觉技术应用系列讲座,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拓宽学生视野。支部成员将科研项目案例融入教学,通过项目式、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种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

以深度融合提升地方建设效能

机器视觉全国样板党支部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以“党建联建”为引领,深化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科研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党支部积极探索校企党建联建新模式,与博亚精工、中航精机、东风康明斯、航宇精工等多家襄阳本地制造企业建立党建联建机制,通过组织互联、资源互通、经验互鉴、发展互促,构建起校企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该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技术难题、交流党建经验,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双促。

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员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针对博亚精工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需求,党支部派出党员教师团队入驻企业,为企业提供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实现了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同时,党支部党员教师为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机器视觉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培训企业员工2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党支部还组织学生到东风康明斯、博亚精工等企业开展参观学习与暑期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与管理方式,提升职业技能,明确职业规划。

在助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党支部围绕襄阳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为襄阳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全国智能制造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与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帮助企业突破了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襄阳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同时,机器视觉微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襄阳本地企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进一步缓解地方企业人才短缺问题,为襄阳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与技术支持。

作者:徐一刚 马永刚 王中任 杨沫

原文链接:http://www.jyb.cn/rmtxwwyyq/jyxx1306/202510/t20251021_2111403356.html

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学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政编码:441053

电  话:(+86-0710)3590876   3591876(传真)

接待/接访电话:0710-3593296(24小时)

版权所有:湖北文理学院

备       案:鄂ICP备1700235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