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时间:2025-11-04 作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将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锚定目标、接续奋斗,为建设全国知名、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贡献力量。
党委书记 吴超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锚定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紧扣“十五五”规划要求,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主动融入襄阳都市圈建设和湖北支点建设,凝聚全校师生合力,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科学谋划“十五五”的发展路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建设新篇章!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杜国锋:谋治国之本,定乾坤之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系列重大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指引方向、催人奋进,特别是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机遇,牢牢盯紧“创大”“申博”两大目标,乘势而上,加力冲刺打好“十四五”收官战,科学谋划做好“十五五”规划图,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 王瑶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我们向着宏伟目标继续奋进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确立了根本遵循。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方式载体,深入开展宣传宣讲和理论阐释,推动全会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将全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全过程,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湖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深入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工部部长 叶万海: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也是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学工系统将依托班会、主题党团日等载体,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要以学习促自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专业学习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成长内驱力;要以学习促自强,引导学生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意义,聚焦创新能力培养,主动融入“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方向,努力成长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
研究生院院长 吴华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学习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当前,学校正处于建设全国知名、交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期,研究生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学校“创大申博”核心任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统领,聚焦博士点立项建设关键指标,集中资源推进重点突破,强化目标约束,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分层分类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育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和卓越社会管理者。强化科技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学科服务产业、人才服务企业、学生服务行业,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发规处处长 许乾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科学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全会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关系学校发展全局与长远未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通过专题学习全面领会全会精神,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坚持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精神,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精心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力争科学编制好一份既体现时代要求,又符合学校实际,能凝聚共识、引领发展的“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持久动能。
本科生院院长 余海忠: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本科生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全会精神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一是筑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四严”教学管理,优化学风教风。二是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停转撤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以微专业建设为突破口,增强“校企政地”协同育人合力。三是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分步推进重点课程数智化升级,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五是积极顺应教育数字化趋势,提升教师数智素养,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标志性成果。
招就处处长 李恒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位置,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招就处将加快构建协同联动、系统推进的就业工作体系:一是优化“供给侧”,深化“政、校、企、社”四方协同机制,提升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二是做强“需求侧”,精准拓展基层、新兴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的就业渠道;三是提升“服务侧”,把精准指导与重点帮扶作为就业工作的关键支撑,用心用情解决毕业生求职中的急难愁盼,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发展贡献高校应有的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李晓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意义重大,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既为国家未来五年发展擘画宏伟蓝图,更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部署,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经管教育指明前进方向。在学科建设上,我们将紧密对接襄阳及汉江流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新兴方向,推动学科与产业同频共振;围绕全会提出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市场和经济规律的把握能力,为服务强大国内市场培养人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还将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其职业适应力与发展潜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团委书记 龚丽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深远谋划和战略定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全校共青团组织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依托党团课、主题团日、“青马工程” “湖小文”宣讲团、“在隆中·谋天下”新媒体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深入开展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与宣传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青年内心、融入思想体系、嵌入精神血脉,更好团结引领广大团员和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挥洒青春、担当奉献。
荆楚好老师 “格桑花”辅导员团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高校辅导员团队,我们倍感振奋。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将“格桑花”支教精神融入日常思政教育,用援藏支教的实际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鼓励更多学生奔赴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同时,依托“格桑花之家”展馆等育人平台,生动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教学标兵、教师教育学院教师 雷玉菊:我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有机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自觉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和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立足本职岗位精耕细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实践中砥砺探索、奋发作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将积极回应“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系统性培养。通过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开展跨学科项目教学、引入前沿科技内容等途径,着力营造鼓励探索、敢于突破的学习氛围,努力为培养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师资和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政法学院2024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梦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等重大部署,为我们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指明了方向。在参与社区服务过程中,我深入接触“一老一小”群体,运用专业方法回应其实际需求。居民的笑容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工作必须扎根基层、贴近生活,绝不能脱离实际。今后,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把理论思考融入专业实践,以青春之我担当时代之责,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专业力量。
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311班本科生 陈梓林:“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五年,规划中关于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部署与我们每位青年的未来紧密相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更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提升创新与实践能力,主动对接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湖文学子的青春篇章。
下一条:学校举行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


返回列表
最新阅读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