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7位教师参加“文化小康与襄阳实践”论坛
时间:2017-09-29 作者: 浏览次数:
(经政学院 教工通讯员 谢正富)9月26日,“文化小康与襄阳实践”论坛在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主办,襄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保康县委、保康县人民政府承办。论坛在“文化小康”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并充分肯定襄阳文化小康建设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论坛共收来自全国各地20位文化研究专家的论文,其中10篇襄阳本地专家的论文有7篇来自我校,分别是戴桂斌教授的《襄阳“文化小康”建设与投入体制创新探索》、何晓红教授的《襄阳“文化小康”的建设路径》、秦军荣教授的《保康“文化小康”建设样本研究》、张樊教授的《以“文化小康”建设促进农民文化消费》、王礼刚副教授的《襄阳“文化小康”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探析》、周淑芳副教授的《基层文化场馆建设对“文化小康”的支撑作用》、谢正富副教授的《“文化小康”引领农村乡风文明变革》。
湖北日报在9月28日第18版以“坚持问题导向 打造襄阳样本——襄阳市积极探索全域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为题对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光明网—经济频道9月29日以《“文化小康”的襄阳实践 让百姓享更优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题也对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
本次论坛,我校参与阵容强大、成果水平高,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社科团队的研究实力和我校科研服务地方、建言献策的能力。
相关链接:
湖北日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70928/hbrb3178118.html
审稿人:吴钊
论坛共收来自全国各地20位文化研究专家的论文,其中10篇襄阳本地专家的论文有7篇来自我校,分别是戴桂斌教授的《襄阳“文化小康”建设与投入体制创新探索》、何晓红教授的《襄阳“文化小康”的建设路径》、秦军荣教授的《保康“文化小康”建设样本研究》、张樊教授的《以“文化小康”建设促进农民文化消费》、王礼刚副教授的《襄阳“文化小康”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探析》、周淑芳副教授的《基层文化场馆建设对“文化小康”的支撑作用》、谢正富副教授的《“文化小康”引领农村乡风文明变革》。

秦军荣发言

谢正富发言
论坛共安排8位嘉宾做主题演讲,我校教师秦军荣和谢正富代表本地专家在论坛进行了交流发言。秦军荣从保康样本中总结出文化小康的五个目标维度和保康实践的四条突出经验。谢正富指出文化小康应从四个具体方面来引领乡风文明变革。湖北日报在9月28日第18版以“坚持问题导向 打造襄阳样本——襄阳市积极探索全域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为题对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光明网—经济频道9月29日以《“文化小康”的襄阳实践 让百姓享更优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题也对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
本次论坛,我校参与阵容强大、成果水平高,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社科团队的研究实力和我校科研服务地方、建言献策的能力。
相关链接:
湖北日报: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70928/hbrb3178118.html
审稿人:吴钊


返回列表
最新阅读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 维护制作:党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