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校园资讯 /  正文

党建及文化引领行动:学校举办第四十七期“湖文读书会”

时间:2025-11-06    作者:     浏览次数:

(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 通讯员 高慧霞)11月6日下午,第四十七期“湖文读书会”在图书馆二楼德园举行。学校体育学院副教授王红俊以“康”为主题作经典导读分享。学校党委副书记王瑶珺出席活动。

在“感悟经典”环节,王红俊从“康”的字源本义出发,阐释了“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他指出,“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形似农具敲打谷粒,本义为“去糠取精”,后逐渐引申出丰盛、通达、安宁等多重含义。结合《尚书·洪范》《诗经》等典籍,王红俊进一步阐明,“康”不仅指身体的强健,更涵盖心灵的和谐与安宁,体现出“形神兼养”的中式养生智慧。他还重点解读了《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理念,指出其与现代健康观念的高度契合。

在“践行经典”环节,王红俊从个人、学校、国家三个层面探讨了“康”的当代实践路径。个人层面,他以广西巴马“世界长寿之乡”为例,阐释了顺应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学校层面,他强调了“运动塑造健康青春”的育人理念,介绍了学校推进运动校园建设的举措,旨在增强学生体魄、锤炼意志品质。国家层面,王红俊解读了“健康中国”战略所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导向,指出“康”已从个体健康延伸至全民安康与国家兴盛,展现出深厚的时代内涵。

在研讨经典环节,师生围绕“康”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王瑶珺在交流中指出,本次读书会以“康”为主题,不仅契合广大师生对健康生活的共同追求,也生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他倡议师生从“体康”“心康”“行康”三个维度全面践行“康”的理念,以更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同时,他也鼓励大家将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政法学院刘亚雯同学认为,“康”并非单一的“不生病”,而是身体与精神统一的整体健康,即“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

外国语学院雷小彤同学表示,通过此次分享,更加理解了“康”的多层内涵,除了认识到通过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之外,还领会到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

在“诵读经典”环节,师生共同朗诵经典著作中关于“康”的名句,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古圣先贤的生命智慧与“康”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读书会由襄阳历史文化研究院·汉江研究院(孔明书院)、学生工作部·学工处和团委联合举办。选修《中华经典导读与践行》的学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及其他自愿参加的师生代表在现场参加了活动,各学院学生代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视频连线同步参与。

审核:朱运海

责编:程威 王礼刚